学院新闻

更多>>

威尼斯会员登录

首页>>威尼斯会员登录

亲子关系不缺爱, 而是缺少读懂对方的能力

天津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师 万柯彤

发布时间:2023-05-26 浏览次数:21383

为什么父母总是控制不住地挑剔你的毛病?为什么你总是对父母的言语感到不胜其烦?为什么你们明明身处一个小房子里,却好像隔着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你们明明很想沟通,却说不了几句就开始争吵……

我们与父母之间最大的难题,或许就是“为什么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加有距离?”

01

由于生活时代不同,生活经验不同,长幼角色不同,我们与父母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心理学家根据父母对子女的情绪态度和控制程度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分为了民主型、专制型、放纵型和疏忽型。

民主型的父母对待子女总是温暖和接纳的,他们懂得合理地规范子女的行为并坚定地执行规范,考虑子女的要求和期望,尊重其意见并支持子女的建设性行为,甚至参与其中。

专制型的父母则分为两种,一是疼爱子女,但其严格的管束方式限制了子女的自主行为。二是厌恶子女,对子女的自主行为多有排斥和限制。

纵容型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放任,对子女的规范不清楚、不执行,常常屈服于子女的无理要求,甚至纵容和接纳他们的不良行为。

疏忽型的父母则对子女漠不关心,纵容子女。

不同的教养方式不仅会影响子女一生的心理环境及行为,甚至会影响子女与他们的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02

我有一个学生的家长,孩子一不接电话就会给其舍友打电话,每个月总能定时向我询问孩子的近况。学生很苦恼,向我抱怨父母过度的关心让自己很不自在,尤其是有时候只是因为自己的手机没信号没接到电话,父母就要给同学打电话联系自己的行为让他忍无可忍。

我问他多久主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

他说不记得了,因为父母给的生活费够花了,遇到困难也都可以自己解决,好像没什么事情需要联系他们。

于是,父母与子女陷入了“你怎么不接电话?”和“没事请不要给我打电话!”的恶性循环,却从来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冷静地谈一谈“我为什么希望你能告诉我你最近过的怎么样?”“我为什么希望您能放心我已经可以照顾自己了?”

他们从来没有读懂过彼此的言外之意——“我想你了,你最近怎么样?”“您放心,您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有时候我们觉得选专业、找工作、谈恋爱……父母什么事情都要过问,能帮助自己的又很有限,这让人很烦恼。

有时候我们觉得他们只顾着工作,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感受,还自顾自地讲一堆大道理给你听,这让人很反感。

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父亲的鬓边开始有了白发,母亲的步伐开始变得迟缓,餐桌上开始散落着奇奇怪怪的药瓶,总有一天,父母对我们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他们只会问“忙不忙?”“累不累?”“还有没有钱?

任何家庭的父母和子女都有矛盾与冲突,只是有的家庭善于解决和处理罢了。最好的亲子关系,应当是三分道理,七分共情。

当矛盾出现的时候,不妨先感受对方的情绪,理解对方的做法,再解决矛盾的根源。少一点强势的说教,少一点愤怒的反驳,多一些将心比心的共情,才能真正走进对方的心里。

03

我还有一个学生,在和她谈心的过程中,她说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她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将她交给外公外婆抚养,自己去南方打工了,除了给钱和一些鸡毛蒜皮的关心,从小到大所经历的重要事情全是自己一个人做决定。

她说,没有长辈的指引,让她觉得好累。

后来这位母亲也给我打过一次电话,是想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因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希望老师多关心她。

而我作为一个局外人却了解到,当年母亲是担心爷爷奶奶要帮叔叔带小孩子而疏忽对自己女儿的教养,所以才将女儿交给自己最信任的父母照顾,这是她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尽力为女儿选择的最好的成长方式。

或许父母不懂得沟通,或许父母不懂得教育,或许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只看子女能不能读懂罢了。

我们对父母肆无忌惮,是因为父母的爱不会过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给我们的爱终有一个期限。早一点理解父母的爱,早一点回报父母的爱,可以让自己的悔恨少一点。

任何家庭都没有“无菌”的成长环境,只是有的人善于接纳和原谅罢了。

与其把不幸的童年作为拒绝成长的借口,甚至“报复”父母的理由,不如将所经历的一切都化作成长的养料——是过去的经历,让我们懂得,也让我们慈悲。

04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建立在满足双方需要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心理和情感的需要。

子女常常抱怨父母过度的关心和控制让自己倍感压力,却忽略了父母有想要了解孩子近况以寻求心理安慰的需要,父母也有想要让孩子在自己的保护下过的更好的期望。

父母常常抱怨子女什么都不愿意和自己讲,不耐烦的样子让自己万分失望,却忽略了自己曾因为过于忙碌或者唠叨而疏于倾听孩子的感情需要,忽略了自己曾因为过于关心甚至想要控制子女的言行而忽视了孩子对于独立的渴望。

于是,在一次次还没有来得及读懂对方的情况下,我们就先用错了言语,也用错了表情。

对父母的怨恨和对子女的失望其实都是对自己的惩罚,真正能让我们彼此成长和幸福的秘诀是接纳不可能完美的彼此。

父母不要总是以“我很忙”“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为借口错失原本可以与子女亲近的机会,请尊重和陪伴不完美的孩子。

身为子女,也不要总是以“我说什么你们都不会懂”“不要妄想安排我的生活”为理由疏远父母,请接受并宽容不完美的他们。

亲子关系既复杂又微妙,但是血缘让我们读懂自己的父母或者子女变得很简单,沟通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表达多一点,理解就多一点。

就像一首老歌中唱的那样——

“其实我想更懂你,不是为了抓紧你

我只是怕你会忘记,有人永远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