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更多>>

威尼斯会员登录

首页>>威尼斯会员登录

开园倒计时!天开园最新进展如何?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发布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15516

5月1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天开高教科创园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1.png


南开大学:

推进天开园加快建设 南开大学做了这些准备……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介绍天开园建设相关工作情况。

陈雨露说,高水平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是天津市委、市政府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在较短时期内促进形成新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的城市增长极。天开园核心起步区对南开大学而言,近在咫尺;两翼拓展区也近在眼前。学校把天开园建设作为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响应“学科+人才+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广泛调动全球校友会和企业家资源,发挥金融、经济、工商管理等学科优势,充分调动师生、校友、资本三个积极性,实现创新要素和市场要素规范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南开特色的新一代大学科创园。
凝聚共识,广泛动员。陈雨露表示:“南开大学是‘喝海河水’成长的,生在天津,长在天津,发展在天津,对天津高质量发展责任在肩、信念坚定。”陈雨露介绍,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打造天开高教科创园,全市各方面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天开园核心起步区整体“旧貌换新颜”,展现了天津决心、天津凝聚力、天津战斗力。南开师生和广大校友时刻关注天津发展,对天开园建设倍感振奋,踊跃加入。截至目前,继首批入驻的27个项目之后,又有26个较为成熟的师生和校友项目符合入驻指南要求,具备随时进驻条件。南开人用实际行动支持天开园建设。天开园LOGO选中的就是南开大学文学院视觉传达专业3名大三本科生团队设计的方案。
汇聚力量,厚积薄发。陈雨露表示,1937年7月,侵华日军将南开大学炸为焦土,学校南渡北归,在废墟中重建。老校长张伯苓说:“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南开这两个字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南开人允公允能、刚毅坚卓的品格。天开园取了“南开”的一个“开”字,为新时代南开精神的凝聚提供了新的载体。遍布全球的南开力量正快速向天开园汇聚,组建南开“集团军”。上海、深圳、香港校友会,金融校友会,生物医药校友会的会长企业家组团来津考察。首批进驻的5家校友企业全部是由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引介的,并有多家引介企业进入后续储备库。南开校友企业家联谊会是由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等18位校友企业家在2019年发起成立的,至今已有超过200位会董。成员企业涵盖全国各行业头部企业和高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除物美集团、字节跳动等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集团公司外,还有康希诺、北斗星通等30余家上市公司,抖音、多点DMALL等新兴产业独角兽企业;也有多家知名券商、律所、财税事务所等专业商业服务机构。企业家联谊会的入驻,将为园区吸引丰富的企业家资源和系统的企业服务业态,为园区师生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发挥优势,解忧赋能。“南开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的殷殷嘱托,以大平台、大团队推进创新创造,以大格局、大视野促进成果转化。”陈雨露介绍,近年来,学校多项研究成果入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光学十大进展、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首批入驻的17个教师科研成果孵化企业,以院士成果为引领,汇聚了低碳环保、资源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生命医药等领域一批杰出科学家的应用性成果,预计吸引投资2亿元。学校还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特长,统筹调动化学、数学、统计、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经济、金融、历史等高峰学科优势,引入更为丰富的科技服务业态,为园区入驻企业解忧赋能,着力孕育形成崭新的大学科技园生态。比如,在金融专硕项目中开辟“技术转移与科创金融”新方向,聚焦科创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为天开园“定制”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领军人才。
他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调动多方力量投入天开园建设。
一方面集成校友资本,促进成果产业化。南开的校友企业家主要来自于数学、化学、生物、物理、经济等传统优势学科,其中20多家从事科创金融行业的著名投资机构,主要投资领域有互联网和新媒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分别关注天使投资、VC和PE等企业创业的不同阶段。比如,关注天使和VC阶段的洪泰基金、张江领弋,关注A轮到C轮的同创伟业、君和资本、稳正资本,还有关注生物医药领域的山蓝资本、三一创新等。学校正在按领域分类对接建立基金群,加强校友资本集成,打通校内外产业化链条,发挥高校资源整体功能。
另一方面融通内外资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南开大学秉持“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长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自2019年以来,学校连续举办五届“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大赛规模与质量逐年攀升,自举办以来,参赛项目超过1500个,天开园LOGO的设计团队就曾在比赛中获得大奖。学校将加强校园和天开园的连通互动,融通校友企业等市场要素,发挥创新创业学院的作用,统筹校内外空间,把“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落在天开园,持续升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人才培养高质量。
2.png
发布会上,有记者向陈雨露提问,学校研究团队进行的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实验取得成功。该项目是否考虑进驻天开园进行转化?
陈雨露表示,这个项目是学校人工智能学院科学家段峰教授的科研成果,已经迅速获得社会融资,作为转化载体的嵘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天开园注册并进入运营阶段。
公司落地天开园后,将围绕急性脑卒中快速救治和智能康复两大应用需求,研制高端医疗设备,力争在3-5年内完成临床样机动物试验,融资并筹划FIM人体试验(小样本首次人体临床试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打造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品牌,造福广大脑卒中、渐冻症患者。
陈雨露还表示,近年来,南开大学不断优化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软环境,制定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保护知识产权规定》《技术经纪人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平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赋予包括段峰教授团队在内的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及科研成果所有权,优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近期,配合天津市支持天开园发展的34条政策,学校正在加快制定修订相关配套制度,建成科研成果转化“高速路”,形成科研成果转化“生态链”,促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顺利孵化和落地产业化。以政策创新、生态创新的实际行动,为园区高质量持续发展放大赋能,推动天开园快速成长为新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的城市增长极。

天津大学:

蹚出新路径 天大模式推进天开园建设
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介绍天开园建设相关工作情况。
金东寒说,天津市规划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天津大学高度重视天开园建设机遇,广泛动员师生校友带着好项目入园创业,不断深化与校友企业家合作,为首批入驻项目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持续优化具有天大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
落实责任协同推进。金东寒说,学校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及时传达、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天开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加强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明确学校合作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创业师生校友提供一门式服务。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重组创新创业学院,聘请民营企业家校友担任宣怀学院院长,整合社会办学资源,合力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吸收借鉴成功经验。金东寒说,天大是目前唯一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在津高校。自2021年以来,天大科技园南开园、津南园相继开园运营,载体空间近26000平方米,截至今年4月30日,入驻企业已达150家,意向入驻企业还有40多家,其中,10家企业已获得股权投资,总金额超过1.8亿元。学校总结了天大科技园的建设经验,提出了“学校指导、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的建设运营模式,创业成功的关键是科学家、投资家、创业家 “三驾马车”同向同行,要点是创投基金群、企业家俱乐部、大学科技园“三大支柱”协同发力,由此,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新路径。
系统宣介广泛动员。学校多次召开宣讲动员会,系统宣介天开园建设规划和创新政策。2月11日,召开第六届天津大学校友创新创业新年论坛,主题是“科教融合、创新策源,为高标准建设天开园贡献力量”,知名企业家、科学家、创业家、投资家、大学校长、政府官员、在校师生,以“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北洋知本夜话”等形式,共“话”天开园建设蓝图。4月21日,在常州举办了天津大学第12届世界校友大会,超过600人参会,会上全方位宣讲了天开园建设进展,吸引更多天大校友回津创业。在即将召开的天津大学第14届北洋青年科学家论坛上,学校将设置专场宣介天开园,吸引更多海外青年才俊选择天津创新创业、成就人生梦想。
审慎遴选入驻项目。学校瞄准天津产业需要,从 100多个备选项目中遴选出首批28个优质成果转化项目入驻天开园,涉及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还遴选出34个项目作为储备项目,持续跟踪评估项目技术成熟度,择机择优引入天开园。截至目前,天大通过组织编制商业计划书及路演活动、实施专业团队一对一服务等方式,推动28个首批入驻项目完成公司核名和企业注册等工作,并已签署入驻框架协议,为正式入驻天开园做好了准备。
金东寒说:“积极参与天开园建设是天津大学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是发挥高校源头创新作用、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金东寒表示,下一步,学校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围绕天津市重点产业布局,凝聚校友企业家力量,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创新创业要素,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动天大创新创业模式的形成。
一是要进一步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深入推动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列入教职工评聘职称、绩效评价的参考标准,支持在职教职工离岗创业,鼓励一部分具有创新创业热情和能力的教职工到企业兼职,引导他们通过创新创业开辟新的职业发展通道。
二是进一步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深化“新工科”教育改革,扎实推进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市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完善具有天大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吸引天大优秀校友回校担任“企业家教授”,支持在校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最终实现让天津大学100%的学生能够受到创新创业氛围的熏陶,10%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创新创业的课程,5%的学生能够得到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并参加各种实践训练,1%的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其中相当一部分能够取得成功。
三是进一步优化天大创新创业生态。坚持市场化运营模式,持续完善天大科技园建设。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团队,完成对现有科技成果和专利的价值评估,加强与校友企业家、校友创投基金的合作,把创业学习、创业服务、创业投资等创业要素与师生校友创业需求紧密对接,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创投基金在筹集资金、发现项目、培育项目、招引项目、集聚资源、分散风险、推动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是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深化与政府、校友企业、服务平台间的合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由“智”变“金”,把创新创业做成亮点、做出特色,早日实现五年内打造超过2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吸引500家科技创业企业入驻天大科技园、汇聚1万名以上优秀大学毕业生留津创新创业,十年内孵化10家独角兽企业的目标。
发布会上,有记者向金东寒提问:天津大学聘请天大校友、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作为宣怀学院院长,聘请民营企业家作为学院院长,这是全国首例。这样的创新机制尝试将为天大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
金东寒表示,让拥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来教学生如何创业肯定比没有经验的人教得更靠谱。请一位企业家做院长,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创新。此举一方面是天大积极探索“院办校”发展路径的试验田。一大批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安排学生到头部企业上课,有效解决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缺少懂实战的师资以及缺少真实创业场景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还是天大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先行区。目前,学校已初步建立了涵盖启蒙教育、专业教育、高端培训到创业实战等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了本研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打造一批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金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覆盖。此外,宣怀学院也是天大加速构筑创新创业生态的新高地。形成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结构服务学生成长,探索“发现”“赋能”“加速”“创业”的全链条孵化路径,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       
南开区:

挂图作战!天开园核心区打造四大“生态”亮点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会上介绍了高校入驻天开园的情况以及天开园“一核两翼”相关建设情况。
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表示,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开园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十项行动”的重要举措,将天开园核心区落地南开,给予了我们难得的发展机遇。南开区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立足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南开区将天开园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成立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天开园如期精彩亮相做好了充分准备。
突出品质,打造科创多元的“环境生态”。我们将核心区人性化环境改造作为重要建设工程,按照天开园整体规划方案,从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市容市貌、街景立面等方面实施提升改造,经过近两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先导区环境治理提升工程,同时主动全程服务科技广场装修改造项目,为入驻企业顺利落位提供舒适便利条件。她介绍说:“随着5月7日晚天开园夜景灯光的点亮,这块曾藏身于学府书香的璞玉初绽新颜,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充满科技感、文化感、未来感的现代科创园区。从红旗路、白堤路沿线远观,8栋高楼组成的天津科技广场井然矗立,天开LOGO靓丽醒目;置身园区中,漫步大学道,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科创氛围格外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天开园必将成为未来科创生态圈和城市发展新地标。”
对标一流,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生态”。我们成立了政务服务专项工作小组,坚持阵地前移、实地办公,需求在哪里,窗口就在哪里,细化落实“一站式”服务举措,首批进驻320个服务事项,设立4个“一次办”窗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筹建“自助办”专区,可办理涉及政务、税务、社保等470余个自助事项,方便企业“好办事”。推出“大学生创业一件事”特色服务场景,系统梳理创业涉及到的政策咨询、企业开办、投资融资等各类服务程序要件,理顺服务流程,强化部门协同,提升企业办事满意度,确保制度体系“真完善”。配合市级部门完成“网上办事大厅”和“津心办”App园区专栏等平台设置,为园区企业提供24小时服务,实现天开园企业掌上办“真便捷”。深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首批进驻企业以及周边商铺进行政策宣讲,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确保进驻企业“真满意”。截至5月11日,已完成企业工商注册60家。通过高效便捷智能化政务服务,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在园区开放共享,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一流创新创业环境。
招才引智,打造科教融汇的“创新生态”。我们先后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走访、问需问计、对接资源,为师生创业项目落户天开园提供全周期服务保障。同时,充分发挥校友作用,以天津市高校校友企业为重点,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合肥等城市举行宣传推介活动25场,对接企业百余家,吸引了一批科技企业,尤其是天南大校友企业入驻天开园。我们不断健全科技服务支撑体系,成立天津天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引进全市首家市场化概念验证管理公司,参与组建天开种子基金、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两校天开专项创投基金,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截至目前,天津大学校友上市公司盈趣科技已落户,成为天开园首个入驻企业,南开大学校友企业深圳光子晶体已确定在天开园成立北方研发、销售及展示中心,此外还有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正在紧锣密鼓对接服务、商洽后续入驻等事宜。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创新资源集聚,将进一步为天开园注入持久发展强劲动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更多科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做优配套,打造人才发展的“宜居生态”。我们充分发挥南开区历史文化积淀优势和成熟生活配套优势,营造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环境。文化旅游方面,充分展现“津门故里”老城底蕴,擦亮明珠、点亮商圈,串珠成链、连线成片,让创新创业人才沉浸式感受南开独具特色的老城文化、学府文化、红色文化。商业配套方面,面向各连锁品牌做好天开园项目推介,与30余家企业进行对接,已有便利店、咖啡馆、快餐店、健身房等19家商户完成选址、陆续进驻。生活配套方面,统筹全区教育医疗等资源,提供个性化便捷服务,着力解决人才“一老一小”后顾之忧。目前,天开高教科创园“小学创新教育联盟”已于4月26日挂牌,协同推进园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丰富的人文滋养和完善的服务配套,为人才乐享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南开区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举全区之力、汇各方之智,与兄弟区携手共进,融入服务天开园建设,实现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相辅相成,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天开园不断开枝散叶、结出硕果!”马珊珊说。
在答记者问环节,有记者提问,南开区作为天开园核心区,将为人才提供哪些方面的配套和服务呢?
马珊珊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优势。过去人随产业走,现在产业随人走,留住人才,才能带来产业。从各大城市的发展规律来看,人才和高科技产业回归中心城区成为一个趋势,而人才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南开区作为中心城区,具有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生活配套完善等优势,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所百年学府,南开中学、中营小学等53所中小学、98所幼儿园,6家三甲医院;6条地铁线路、28个站点、266条主次干道贯通全区;大型公园8座,鼓楼大悦城、海光寺、水上奥体商圈等生活配套成熟,可以说是宜居宜业宜学的城市核心居住区。
围绕天开园建设,我们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瞄准高端人才和青年群体,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着力打造舒适便捷充满活力的人居社区,实施西营门、天拖地区产业导入和综合配套提升计划,加快推动天拖地区盘活运营,合理探索布局高规格科学家社区、国际化社区,建设可拎包入住的高品质公寓、“孵化器+公寓”特色创业社区、主题慢行街道、消费娱乐、商业休闲、体育活动等配套设施,推动天开园职住平衡;聚焦重点产业空间需求特点,采用“开放式小街区+创新微空间”的方式,串联不同创新功能区,建设音乐厅、咖啡馆、主题餐厅、展览馆等节点型交流空间,提供社交、头脑风暴场所,打造城市“硅巷”,营造科学家、企业家、创业家、投资家不期而遇的良好氛围;持续实施天开园环境治理提升二期工程、城市更新提升工程,在天开园核心区范围内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推动在建的4条轨道交通加快建设,建成后轨道交通站点将达到39个,这意味着在南开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个地铁站,实现与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等主要交通枢纽便捷通达,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人才因城市而聚,城市因人才而兴。我们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让南开区成为安居乐业、创新创业的沃土,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马珊珊说。
西青区:

聚力两大主导产业!天开西青园打造四大板块 支持五条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
会上介绍了高校入驻天开园的情况以及天开园“一核两翼”相关建设情况。
西青区委副书记、区长殷学武介绍说:“天开西青园是天开园‘一核两翼’总体空间布局中的西翼拓展区,选址范围为环西青大学城片区,总面积24.79平方公里,其中学府园区10.26平方公里、大学城7.03平方公里、南站区域4.86平方公里、居住配套区2.64平方公里。天开西青园紧邻天津中心城区,处于‘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的中心区域,周边现有4条高铁,并规划4条轨道线,可连接9条高速公路;坐拥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天开西青园产业基础良好,现有企业6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6家、雏鹰企业77家、瞪羚企业5家,涉及大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信创等产业。”
在建设进展方面,天开西青园高起点规划园区战略布局。研究编制了《天开西青园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了“一城、两业、三区、四谷、五链”的“12345”战略发展布局,即:建设一座天开西青科创城,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强化创新策源区、成果转化区、科创服务区三区功能联动,打造智创谷、智能谷、生医谷、未来谷四大板块,支撑西青五条特色产业链做大做强。在园区实现从研发、孵化、培育、加速到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跨区域空间布局。另外,划定大学科技园6万平方米空间为起步区,同时将众贺地美、聚鑫鑫、盛驰精工等近20万平方米空间作为先导区优先重点建设,为天开西青园整体高标准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立体化搭建专项政策体系。在西青现有“招商引资30条”“人才新政15条”“科创10条”等成熟支持政策的基础上,以市级政策为蓝本,围绕高起步建设、全生命周期发展、科创载体打造、科创人才引育、科创资源集聚、科创金融供给等六个方面制定出台了20条天开西青园专项支持政策,打造既有“突破性”又具“含金量”的政策支持体系。其中,西青区将连续5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政策和园区建设;成立多维度、多种类政府投资基金,为企业、项目入驻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总的来看,新政策的制定突出了三个特色:对标一流,新政策充分借鉴吸纳了市级政策和北京、深圳等国内一流科创高地的先进政策和做法,强化科技链、金融链融合,具备国内一流竞争力;对标需求,新政策广泛征集了高校、校友会、相关企业政策需求和意见建议,以实现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为政策落脚点,瞄准“堵点”,直击“痛点”;对标未来,新政策着眼天开西青园的长远发展,在建立、完善支持激励机制的同时,打造开放包容、服务便利、资源汇集的创新创业环境,能够成为助力天开西青园乃至整个西青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精细化梳理载体空间资源。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我们对天开西青园载体空间资源进行了再梳理再整合,目前可立即提供载体空间55万平方米,包括各种类型厂房20万平方米,满足绝大部分研发类型或先进制造类型企业办公生产研发需求,近期还可再提供载体50万平方米,中远期规划可用土地约5.5平方公里,预计可提供载体建筑面积1035万平方米。
高标准完善园区配套环境。对既有交通、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整修改造;建设完善配套人才公寓1.5万平方米,进一步补齐城市配套短板;统筹推进园区内引导标识设置、绿化景观提升、车辆管理引导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园区品质。
全方位构建科创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建筑面积达9500平方米的天开西青园科创服务中心,5月18日开园后将面向园区企业提供展示展览、项目招商、帮办代办、会场会务、科技金融等服务事项,涉及24个部门699个政务服务事项,未来都可以通过帮办代办或绿色通道的方式一站式办结。积极引进实验设施打造共享实验室,大力引聚科技、金融等服务资源,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支持园区企业项目发展。聚焦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科技赋能,着力打造智慧平台,为园区和企业发展提供智慧支撑。积极举办各类活动,立足“西翼”定位,打造天开西青园特色活动品牌,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西翼市集”“西翼沙龙”“西翼学游”等系列活动,天开西青园聚力而生的氛围愈发浓厚。开园后,还将组织策划“西翼论坛”“西翼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助力政产学研资用融合发展,打造人文共享园区。
多维度引聚优质项目资源。主动对接高校“成果圈”“人才圈”和“校友圈”,已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联系,为高校优质资源的持续引进搭建广阔平台。目前,园区已签约引进新能源电池材料和高端医疗器械两个重大创新平台,旨在通过更多创新平台的引聚,带动天开西青园打造两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启动建园以来,已新落地项目70个,注册资金10.36亿元;重点在谈37个,意向签约17个,计划总投资额79.4亿元。
3.png
在答记者问环节,有记者提问,天开西青园在承接核心区转化产业化功能,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集聚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殷学武表示,天开园规划方案中提出,核心区是研发和孵化创业企业的首选之地,拓展区是承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首选之地。我们立足西青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聚焦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瞄准未来产业前沿新兴赛道,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提出了天开西青园“12345”战略布局,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打造智创谷、智能谷、生医谷、未来谷四大板块。
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产业方面,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等细分领域,支持开展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多合一电驱动系统、车载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中心、新材料研发及应用联合创新中心等一批特色载体,强化高校成果转化与企业对接,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网联产业化示范应用。
在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方面,围绕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以及生命健康等细分领域精准发力,推动基因及细胞治疗药物创新、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等技术取得突破,建设基因工程药物研发中心、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基地等特色楼宇及主题园区,发挥大学科技园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拓展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空间。
在“四谷”板块打造方面,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围绕“四谷”实现集中布局、有机联动、错位发展。其中,“智创谷”打造集研发、孵化、加速等环节于一体的智慧科创“苗圃”;“智能谷”做优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带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生医谷”聚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优势产业,以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方向为切入点,向产业链高技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布局;“未来谷”为未来智能、生命科学、空天深海等前沿未来产业预留充足发展空间。整体上以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突破培育构筑产业发展新引擎,支撑服务西青区5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津南区:

用好“三张好牌” 天开津南园开辟生动新实践
津南区委副书记、区长杨灏介绍天开津南园建设相关工作情况。
杨灏说,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部署要求,打好用好生态、科教、会展“三张好牌”、精心建设“四区四谷”的生动实践,津南区将发挥高校科教优势和策源功能,搭建高校与科创园“握手”通道,推进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引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内涵式发展平台,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专项行动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杨灏介绍,在功能定位上,天开津南园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的核心定位,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上精准发力,构建“高校资源、政府资产、金融资本”融合新模式,实现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技术开发和实际生产、开发团队与经营团队“灵魂”组合,打造承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首选之地。
在空间布局上,津南园主要以海河教育园区为底版,按照“盘活存量、做好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原则,逐步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产业园”的创新创业全链条育成体系,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供给适宜型载体空间,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形成“三区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在产业布局上,津南园充分依托海教园高校高职的学科、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初步构建以智能科技为核心的“1+4+3”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区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迭代升级,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群,形成学科引领、人才汇聚、产业支撑的大发展格局,以津南之为助推天开园高水平建设。
杨灏介绍,目前,津南提出了“成立一个专班、引领津南园,确定一份规划、建好津南园,构建一种机制、激活津南园,梳理一批项目、赋能津南园,制定一套政策、做强津南园”的“五个一”工作总方针,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的工作方式,以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天开津南园建设运营。
在体制机制建立上,区委、区政府组建了津南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驻区相关高校高职纳入其中,组建了工作专班,构建“领导小组+管委会+平台公司”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创新载体供给上,一是以海棠科创园、海棠众创大街、大学科技园等17万平方米已有科创载体承接科技创业项目。二是加快建设毗邻南开大学新校区、总面积24万平方米的天开智慧小镇一期,计划9月底前部分产业载体投入使用。三是启动建设毗邻天津大学新校区、总面积16万平米的天开智慧小镇二期。四是科学有序开发天开智慧小镇剩余约60公顷土地;加快编制海河教育园区三期高研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为产业化项目提供3.32平方公里土地。五是提升盘活双港工业园、津南开发区西区等产业载体,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充足空间。
在科技项目对接上,高水平运营7.7万平方米的海棠众创大街,累计引进科技型企业150余家,培育雏鹰企业4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1家。不断提升现有3家市级大学科技园发展能级,已引育企业146家。坚持“边建设、边招商”,天开小镇一期对接天南大科技成果19个、产教融合项目10个,二期已与工业母机、储能、人工智能等项目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对部分承接载体进行定制化建设。
在创新生态打造上,一是已制定出台《津南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津南区关于加快引育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十条措施》,常态化实施“揭榜挂帅”、院校联络官等制度,持续发布院校能力、创新载体等机会清单,满足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在落户、购房、教育、创业就业、科技金融、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二是成立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和智选创投基金,引进中美绿色、北洋海棠二期等一批优质市场化基金,正在推进建立海河智能制造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建设天开津南园政务服务中心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三是以驻区高校和高职为依托,既培养有“科学家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又输出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为津南园提供全链条人才支撑。四是充分发挥“田园型”定位,以海教园超过50%的总体绿化率,超过60%的“蓝绿”空间占比,让创业者呼吸每一口新鲜空气都感到心旷神怡,为创业者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五是海教园服务功能完善,现有南开学校等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周边拥有3家三级甲等医院,与吾悦广场、永旺梦乐城、万豪、喜来登等高端商务配套仅有一路之隔,龙湖、中海等知名房企商品房、人才公寓可以满足各类人才住房需求。六是充分发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优势,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等一批高水平展会活动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广阔的开放平台,打造产学研展城融合、独具发展特色的津南园。
蓝图已经绘就,前景无限光明,号角催人奋进,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唯有保持高昂斗志,勇于攀登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宏伟目标。
一是近期,将发布津南园应用场景清单,后续将发布院校、企业能力和科技创新等专项机会清单,实现产业引育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加快引聚更多创新人才团队和科创企业。二是中期,津南园作为成果转化产业化承载地,与一核相辅相成、联动发展,携手支撑起开放包容的创新廊道。三是远期,津南园建成全市科技、产业、教育、会展、城市融通发展的“样板间”,成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创新人才聚集高地、战兴产业成长高地和营商环境示范高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津南力量。
4.png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在天开津南园的建设中,如何发挥好海教园的优势和特色?
杨灏表示,我们将坚持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为引领,充分发挥海教园“学校+人才+科技+产业+空间”的叠加优势,赋能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力:
一是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海教园周边现有3家市级大学科技园以及海棠众创大街、海棠科创园等高端创新载体,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将为师生、校友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同时,正在建设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天开智慧小镇一期,预计9月底前建成1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启动了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天开智慧小镇二期建设,也将适时启动实施规划总用地3.3平方公里的高研园,将提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
二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积极对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高职,深入挖掘科研资源和可转化项目,推动与华海清科、海尔洗涤、中电科四十六所等区内优质企业实施联合创新,精心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种子企业、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更多更强的市场主体、更多的现实生产力。深入对接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创新主体,用好校友资源,引进落地一批科技型头部企业和高质量校友企业,构建更多更完善的产业链产业群,实现更多的增加值和税收。
三是加快优化创新生态。不断完善创新政策,发布了产业引育若干政策和人才、科技2个专项政策,后续还将出台若干个细化配套政策,构建“1+N”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创新体制,持续深化“揭榜挂帅”,开发“揭榜贷”“揭榜险”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加强与产业基金、科创基金深入合作,引入专业成果转化服务团队,推动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创新文化,继续发布企业能力、应用场景等机会清单,引入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做大做强产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津南分中心等机构,设立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支持引导广大师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四是加快聚集创新人才。海教园聚集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3所高校高职、近15万师生,拥有国家重点学科5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两院院士30余人,是高端人才聚集的热土。我们将依托富集的智力资源,大力实施海河英才计划,用好引育创新创业人才十条措施,深入挖掘驻区院校的院士、专家、学者、校友、优秀毕业生等资源,围绕“369”产业链配置人才链,吸引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在津南就地创新创业创造,着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
转自津云